(一)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
* 一種有遺傳傾向,加上過敏性反應的皮膚病
*以慢性的、瘙癢性的、復發性的、炎症性為特點
*以瘙癢和濕疹兩個症狀為主,且反反覆覆,時好時壞
*許多患者是從嬰兒濕疹開始,反覆地遷延和復發,形成[癢→搔抓→濕疹→癢]的惡性循環
*70%的病人有其他的過敏症狀,像是過敏性哮喘、鼻炎、結膜炎等等的遺傳過敏史
*又被稱為異位性濕疹、遺傳過敏性皮膚炎、特應性皮炎,或是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等
所以,概念上來說,異位性皮膚炎的定義就是:
(1)以瘙癢、濕疹為主要病變的症狀,(2)反覆地好轉又惡化,而且(3)大部分的患者都具有異位性體質的因素。
(二) 異位性因素是什麼?
*異位性因素主要為:[家族病史]和[易產生抗體]
當病人的父母或任何有血緣關係者,有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或眼睛的結膜炎等病症,不管是單一或是複合的症狀,都是異位性體質,這些病人就很容易產生IgE抗體,而當這種抗體一上升,也就容易發病囉!
(三) 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
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有很多種,常見因素如下:
*遺傳因素:
研究發現主要的遺傳基因──中間絲聚合蛋白(Filaggrin,FLG),其基因變異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有關。而且李醫師也提到,研究發現,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保濕功能很差,神經纖胺不夠,乾癬、魚鱗病等也都有這種變異,因而容易復發,形成惡性循環。
*氣候及生活環境因素:
60%-90%患者受季節及生活環境影響,冬天的寒冷乾燥和夏天悶熱出汗等,在加上空氣中的汙染物質都可帶來刺激,還有與衣物的摩擦等也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素,且容易因此產生瘙癢、搔抓和發疹的反覆迴圈。